
一、講座時間:2018年11月6日(星期二)下午14:30;
二、講座地點:香遠樓三樓學術(shù)報告廳;
三、主講嘉賓:傅修延,文學博士,江西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四、講座題目:幻聽、靈聽與偶聽——試論敘事中三類不確定的聽覺感知;
主辦單位: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主講嘉賓簡介:傅修延,文學博士,江西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西師大敘事學研究中心首席專家?,F(xiàn)為國家社科基金會議評審專家,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敘事學分會會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西敘事傳統(tǒng)比較”首席專家,長期從事比較文學、敘事學與贛鄱文化等領(lǐng)域的學術(shù)研究。主要著作有《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先秦敘事研究──關(guān)于中國敘事傳統(tǒng)的形成》、《文本學──文本主義文論系統(tǒng)研究》《敘事:意義與策略》《贛文化論稿》《江西文化》(主編)《濟慈書信集》(譯作)《濟慈評傳》《濟慈詩歌與詩論的現(xiàn)代價值》與《中國敘事學》等。專著《濟慈詩歌與詩論的現(xiàn)代價值》入選2013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題目:幻聽、靈聽與偶聽——試論敘事中三類不確定的聽覺感知
摘要:敘事作品中的幻聽、靈聽和偶聽源于聽覺感知的不確定性,這三類不確定的“聽”分別處在真實性、可能性與完整性的對立面上:幻聽的不真實在于信息內(nèi)容的虛假,靈聽的不可能是由于信息交流的渠道過于離奇,偶聽的不完整緣于信息的碎片化。就不確定的程度而言,幻聽甚于靈聽,而靈聽又甚于偶聽。感知的不確定必定造成表達的不確定,但迷離恍惚的聽覺事件往往能使文本內(nèi)涵變得更加搖曳多姿,帶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和更多的咀嚼意趣。不僅如此,這類不確定的“聽”還能為故事的始發(fā)、展開和轉(zhuǎn)向提供動力,對人物性格的凸顯與作品題旨的彰明亦有畫龍點睛般的貢獻。對幻聽、靈聽和偶聽作一番系統(tǒng)的梳理辨析,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講故事藝術(shù)的豐富與微妙。